当前位置:首页  热点新闻

法国留学生在静海寺深度触摸中国历史脉络

2024.10.12

1012日,国际联合审计学院徐正龙老师带领41名国际留学生们来到南京市静海寺,开展了一堂生动的中国概况课。

 

静海寺位于鼓楼区仪凤门外,古静海寺系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航海的功绩而敕建,寺名取“四海平静,天下太平”之意。明清时规模宏大,殿宇林立,气势恢宏。1842年,英军侵犯南京,清政府被迫在静海寺与英国政府议约。同年829日在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静海寺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1986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为保存这处历史遗迹,复建了寺庙,并在1990年将其辟为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览的第一部分“千年变局国门始破”。通过静海寺原貌沙盘、油画“签约场景”、“康华丽”号模型、《南京条约》木刻文本照片及奏折等等详细的图文资料和多媒体,留学生们在徐正龙老师的详细讲解下了解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以及《南京条约》订立的历史背景。

 

随着参观的深入,“百年耻辱城下之盟”展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1842829日,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正式签订了《南京条约》,该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并支付巨额赔款。展览不仅展出了条约文本的复制件,还有相关的地图、图表以及当时的报纸报道,形象地展现了这场战争的结果以及条约的具体条款。同时,展厅融入了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有关谈判过程的视频资料,这些生动直观的影像,不仅为留学生们开启了一扇深入洞察中国这段历史的窗口,还极大地促进了他们对这段复杂多变历史进程的理解与感悟。

 

第三部分“百年枷锁:民族劫难”深刻剖析了《南京条约》及其后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远负面影响。这些条约不仅剥夺了中国的大量领土,更严重的是,它们赋予了外国列强在中国内地广泛的经济特权,包括但不限于设立租界、掌控海关等重要机构,从而极大地削弱了当时中国的主权与政府的行政效能。展览借助详实的数据统计、珍贵的历史文献以及互动展示区域,向留学生们直观展示了这一系列条约是如何逐步将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深刻揭示了那段屈辱历史的沉重教训。

 

步入“百年抗争:救亡图存”展区,留学生们得以深入了解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展开的波澜壮阔的斗争历程。该展区详尽记录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戊戌变法图强、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着重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展厅内,一系列珍贵的历史文物静静诉说着过往,包括革命烈士的遗物、记录关键历史时刻的照片、领导人亲笔手稿等,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此外,还特别设置了专题展区,生动展现了一批杰出人物的光辉事迹,他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整个展厅的设计匠心独运,旨在向参观者传达一个鲜明的信息:尽管中华民族曾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对自由和平等的执着追求,始终保持着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最后一站,“百年梦圆:香港回归”展区,引领留学生们回顾了1997年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这一历史性时刻。展厅内,不仅陈列了香港回归相关文件的官方副本,还精心挑选了大量珍贵照片和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这一举国欢腾、世界瞩目的历史瞬间。更为巧妙的是,展区还设置模拟了香港回归时的交接仪式场景,让留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了那激动人心的瞬间。

 

最后,展览通过一系列展示今日香港繁荣稳定、社会和谐发展的图片和视频,有力证明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与成功实践及其对香港,乃至整个中国未来发展的深远影响。香港回归不仅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事业中的一个光辉典范,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此次课程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留学生们对中国历史的认识,还促进了跨文化交流的深化与国际视野的拓宽。通过实地参观,留学生们得以直观地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复杂历史进程,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在抵御外来侵略过程中展现出的不屈不挠与英勇抗争精神。对于来自全球各地的学子而言,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使他们能在全球化的宏大背景下,深入思考国家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并从中汲取宝贵的历史经验,为构建更加和谐、公正的世界秩序贡献智慧与力量。在这个金秋时节,静海寺纪念馆再次发挥其作为历史与现实交汇点的独特作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促进国际理解与合作的桥梁。

图文 :陈佳名